|
甄宇鹏:从国际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信息产业突飞猛进地发展,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IT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6.3%,比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快13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长率为3.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4.7%,在GDP年均增长率3.3%个百分点中拉动了1.2个百分点。
从国内来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增势迅猛,为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左右,因此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日益发挥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1996年至2002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增长到5.7%,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3.3%提高到17%,特别是在外贸出口方面,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信息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性产业。到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占GDP比重将达10%左右,占外贸出口比重将达35%。今后20年,信息产业仍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
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服务业的增长势头也让人惊讶。以通信业为例,我国通信业从1984年开始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截至2003年底,我国电信用户总数达到5.32亿,已成为世界电信用户第一大国。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提前两年完成“十五”计划电话普及率目标(全国电话普及率超过40%)。在网络规模上,截止到2005年6月底,固定和移动长途电话业务电路分别达到25.0万和31.3万个2M;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74.5万公里;局用交换机容量达到45032.0万门;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43194.2万户。同期,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37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3.63亿户。
与此同时,通信业的内在结构也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通信网综合能力、通信网技术装备、通信投融资、通信发展模式和通信管理体制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还有一块需要提及的是因特网发展迅速。从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以来,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根据第1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结果显示,前年上半年的中国互联网络在整体上保持快速增长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198.4倍。
在1.23亿网民当中,专线上网网民人数为286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10万人,同比下降3.7%;拨号上网网民人数为475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750万人,同比下降13.6%;宽带上网网民人数为77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400万人,增长率为45.3%。
我国信息产业面临四大难题,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话语权”微弱
主持人:三位前面介绍的情况比较偏重于市场需要方面的信息,的确,我们有理由对通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来改变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抱有信心。不过,与信息产业强国相比,我国现在处于什么位置,又面临哪些问题呢?
邓聿文:目前中国信息产业最关键的问题是自主创新问题。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说,信息产业面临五大“掣肘”,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优秀拔尖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
尽管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手机、个人电脑、彩电、显示器、激光视盘机等3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但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足10%,多数仍为“贴牌”生产,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另外,中国企业所申请的发明专利只占全部信息技术发明专利的百分之二十八,而且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技术领域,大部分发明专利为跨国公司所有。在行业标准方面,虽然中国也提出了TD-SCDMA国际标准、无线局域网、闪联数字家庭标准,并在国际标准组织中发出更多的声音,但“话语权”仍然微弱,并不时受到跨国公司的打压。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行业整体技术含量不高。除少数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没有核心技术。效益也不高,全行业工业增加值率只略高于21%,低于全国制造业的水平。全国电子百强2003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重平均仅为3.6%,整个行业研发投入水平还要低于这个数字,远低于国际上10%左右的水平。
二是软件比重低。2003年为1600亿元,在整个行业中比重不到10%,而且其中软件产品只有一半左右,缺乏核心产品。对嵌入式软件的认定上还有待研究,软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只有30%。
三是集成电路仍然薄弱。近年来集成电路设计业有较大发展,尤其是不少主机厂开展了芯片设计,但高档芯片的加工仍大量到境外进行,中低档产品则品种严重不足,导致国产集成电路国内市场满足率只有不到20%。
四是企业整体实力仍较弱。国有企业改制还远未完成,活力差,创新能力弱。已形成的少数龙头企业与外国大公司比较仍有数量级的差距。大量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产业链结构。大量企业生存发展主要靠低价劳动力,主要竞争手段是价格战。
从国际来看,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是建立在外资大规模进入的基础之上的,较强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赖于跨国公司。总体上,我国电子企业的规模远低于国外跨国公司,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率和研发投入方面远远落后于跨国公司。
所以,尽管我国的计算机、通信设备制业、视听产业等产品的出口在全球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仍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但是应当看到,这一评价是把国内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内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价,反映出计算机、通信设备制业、视听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它主要来自于外资企业的贡献。
因此,中国的信息产业要整体做大做强,并引领我国的产业结构跃居全球产业链上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信息产业重大使命
中国企业自主品牌不足,主要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是,企业并不是不想创新,而是没有能力创新。据我观察,中国大部分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当前的第一任务是“活命”,在生存下来的同时挤出一点资金做研发。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能力搞科研。即使有些大企业有能力成立研究院,投入百分之十以上销售收入做研发,但也仅仅做的是技术产业化研发,远不能达到前瞻性研究。
有鉴于此,要三管齐下,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提高我国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制造能力;要加大国家财政预算对信息产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重大专项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地方政府也按照相应比例安排专项研发经费;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投资退出机制,进一步拓宽信息产业投融资渠道,发展多种融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要采取以下措施,做大做强信息产业。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于21世纪的发展,信息产业要努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向电信强国、电子强国的目标迈进。具体而言,就是要建设高度发达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普遍、充分地享受通信服务;要形成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支撑的技术创新体系,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研发制造基地;要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电信运营和电子制造企业,行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并形成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第二,加强协调和引导,推进技术业务创新。技术进步及市场应用是行业发展的驱动力。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积极跟踪世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从规划、政策及标准等方面加强引导,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研究机构和资本市场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自主研发能力,争取在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当前,不同技术相互融合,不同业务之间界线越来越模糊,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监管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因此,要突破原有业务领域的概念,立足于整个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主管部门按照“积极跟踪、先行试验、培育市场、促进发展”的原则,高度重视并务实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组织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网络技术试验,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监管政策研究、资源配置、知识产权谈判、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做了大量扎实工作,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推进依法行政。目前,我国信息产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对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该坚持凡是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能够解决的要交给市场来解决,同时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手段实施必要的监管;要坚持鼓励和推动市场竞争,支持在降低成本、改善服务基础上的良性竞争,同时对不规范竞争行为依法加以规范。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政府管理的立足点放到管宏观、管政策上来,努力为行业发展创造公平公正、有效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中国正在加快《电信法》的立法步伐,这对于有效促进政府管理行为的进一步规范、提高市场监管效率和水平,以及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自主创新不是关门“自我”创新,而是在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所以,需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和地区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要以多种有效形式,扩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层次。要继续推动国内企业与跨国公司交流合作,加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在企业间转移,促进国内企业研发水平提高。同时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或产业化基地。
对企业当前在国际化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要密切跟踪研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推动企业、科研院所与海外研发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争取有更多国内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大做强我国的信息产业。
●通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来做大信息产品市场、改造传统产业、重塑服务业,从而使自己的产业位次跃居世界产业链上游,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我们一方面可以做大做强自己的信息产业;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改造落后的制造产业、塑造全新的服务业,赢得发展先机,从而使我国的产业生态发生实质性变化,使我们的产业位次跃居世界产业链上游。
●从国内来看,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增势迅猛,为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左右,因此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日益发挥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1996年至2002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增长到5.7%,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3.3%提高到17%,特别是在外贸出口方面,电子信息产品已经成为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
●信息产业现已成为我国的主导性产业。到2010年,我国信息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占GDP比重将达10%左右,占外贸出口比重将达35%。今后20年,信息产业仍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支撑。
●目前中国信息产业最关键的问题是自主创新问题。我国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具体来说,信息产业面临五大“掣肘”,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关键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对外技术依赖、优秀拔尖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
看点
改革开放28年来,中国的产业结构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已成为所谓的“世界工厂”,有了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然而,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在全球产业链中,中国的位次还是很靠后的。在相当多的行业中,我们主要还是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来参与世界分工,争得一份微薄的利润。难道中国就只能一直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吗?从信息产业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中,我们发现一个难得的时间之窗与历史机遇:中国有希望通过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来改变自己的产业生态,从而跃居世界产业链上游。此话怎么讲呢?这就是本次对话想要辨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