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将成中国反垄断法实施后的第一被告

远在无锡的永中科技总经理曹参专程赶到了北京。当天下午,在中关村某处僻静的会馆中,他向到场的20多位业内人士提出了一个观点:呼吁政府将微软列为中国反垄断法的“第一被告”。

这一观点很快引起在场人士的赞同。该天下午由博客网举办的小型研讨会,很快就演变成为一场针对微软的“批斗会”。这种热闹场景,连主办方博客网的创办人方兴东也感到意外。

曹参更是有种淋漓畅快的感觉。永中科技是国产Office软件的代表企业,作为微软长期的竞争对手之一,曹参一直希望政府提高对微软垄断现象的警惕。尤其在历经13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终于获得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8月1日正式实施,更是让身单力薄的曹参看到了机会的来临。

“微软在中国一直滥用垄断地位,利用技术垄断和市场垄断双重手段打压国内企业,并让国人承受比国际更高的价格。”曹参说。他表示,如果政府不出面,永中科技也准备跟微软打官司,“我们不怕它,正在搜集各方面的相关证据”。

著名IT评论家方兴东也认为,《反垄断法》出台的目的是打击那些滥用垄断妨碍公平竞争的行为。在这以前,方兴东一直是国内号召反对微软霸权的旗手。

微软能否成为第一被告?随着中国《反垄断法》出台日期的临近,由此引发的巨大悬念将随之揭晓。

傲慢的“中国往事”

实际上,微软与“反垄断”挂钩并不是新鲜事,它在美国本土以及欧盟、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经遭遇了多次反垄断调查,并且屡讼屡败。唯独在中国市场,由于相关法律缺失,微软十余年来一直有恃无恐。

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副秘书长袁萌还清楚地记得,十多年前,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微软,只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对面破旧的小胡同里租了个办事处。袁萌当时特意跑去看了一眼,他第一感觉是这家公司相当低调。

然而,微软之后的一系列强势行为却让袁萌大跌眼镜。

刚进入中国市场时,微软公司利用“欲擒故纵”的战略,通过纵容盗版行为来达到免费广告推销的目的。但在完成垄断后,微软便开始大张旗鼓反盗版。十余年来,微软无数次将涉嫌盗版的企业用户诉上法庭,索赔金额少则数十万元,多则上千万元,甚至连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也不能幸免。而收到微软律师函恐吓的企业更是不计其数。

鉴于这种做法所引起的民众反感过于强烈,微软还联系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等组织针对中国展开多年盗版调查,并利用中国加入WTO的迫切心态,频频向中国政府施压。

“这些盗版调查像一座大山,压了中国十几年,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方兴东说。

对国内软件产业危害更大的,则是微软借助于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通过不开放兼容接口以及捆绑销售等做法,遏制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进而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和暴利。

金山WPS(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当年戏剧性地凋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一度风靡中国市场的金山WPS应微软要求开放了接口,但没想到,微软却没有向金山开放相应接口。在微软操作系统的捆绑下,WPS用户纷纷转向Office怀抱——等到多年后WPS可以兼容Office时,微软一家独大的格局已难改写。

绑架式销售

即使在倡导采购本土软件的政府采购中,微软垄断和捆绑销售的做法也屡试不爽,畅行无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政府采购都被迫屈从于微软的“霸权”。直到我国政府多次加大扶持国产软件力度,这种势头才得到一定遏制。

据曹参回忆,在2004年国家农委采购工程中,微软给采购部门发去传真,声称对方必须购买Office产品,否则拒绝向对方销售Windows操作系统。就在去年湖北某政府采购项目中,微软故伎重演: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它同意免费赠送Office软件,但前提是对方购买Windows必须加价400元。

曹参认为,微软在垄断形式上存在市场垄断和技术垄断,在产品方面是体现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双重垄断。这种双重垄断的危害性远远要超过英特尔在单一芯片领域的垄断。

“Windows相当于一个大球场,但微软既是裁判又是选手,这让别的球队怎么能赢?”曹参向《财经时报》无奈表示。微软利用操作系统的垄断为其Office、IE等产品销售提供巨大便利,这对竞争对手而言显然是极大的不公平。

金山软件董事长兼CEO求伯君同样对这种状况感到不满:“这些行为显然是利用垄断打击其他竞争对手。”7月9日,国家电网宣布耗资千万元采购金山WPS办公软件,这让长期挑战微软的求伯君感到无比欣慰。金山WPS长期生活在与微软“不对称”竞争的环境中,一度濒临倒闭。现在能够频频夺得政府采购大单,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

惊人暴利

实际上,微软等软件巨头把中国市场的产品价格定得太高,甚至超过美国本土水平,是导致盗版软件在中国市场盛行的主要原因。

迫于中国《反垄断法》即将出台的压力,微软决定从今年7月份开始半价销售Office产品,售价为699元。如此大规模的优惠幅度创下了其在华销售的最低纪录。在这以前,微软很少有过大幅优惠的举措——这也恰恰说明,此前微软在华“牢不可撼”的销售价格不过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暴利空间。

以政府采购为例,微软采取的一直是高价销售的策略。200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采购数万套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微软Office给出的报价为2800元。但事实上,曹参当时在零售市场购买正版Office的价格只有2500元。“所幸的是,当年北京市政府明文拒绝采购微软产品。”

国产软件商红旗中文2000的总经理胡才勇也透露,在遭遇2001年北京市政府打压后,再加上国产Office软件逐渐成熟的表现,2004年微软Office价格降低了800元,达到2000元左右。此后,微软Office最低价格又降为1451元。

相比之下,国产办公软件的价格只有微软Office的1/5.“仅2005年,由于我们国产软件的竞争,有关政府部门就节约了6.8亿元的采购成本。”曹参援引一份当时信息产业部出示的数据称。

妥协姿态遭质疑

实际上,微软也感觉到了巨大压力,并且作出了某种程度的妥协。但这些妥协措施在业内人士看来依然不够“真诚”。

今年2月,微软被迫采取开放包括应用程序接口(API)以及通信协议等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微软中国公司董事长张亚勤当时对此声称,开放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微软作为产业领导者的必然之举。

在业界人士看来,微软此举不过是迫于全球范围内反垄断浪潮的压力。而且,随着以Google为代表的开放式互联网软件的兴起,微软过度自我封闭的做法无异于“自毁长城”,开放接口是形势所逼。

曹参在对这些开放的内容逐一研究之后更是大失所望:“说老实话,它公布的东西非常不完整,我们真正想知道的东西它都没有公布。”曹参认为,微软所谓开放接口的说法不过是在欺骗消费大众。

胡才勇也认为,微软开放的API接口“非常粗略”,公布的内容和真实的细节存在很大差异,竞争对手依然必须按照微软的规则办事——“这显然还是垄断的心态”。

即使微软将Office价格降到了699元,曹参依然认为,这个价格还是高过美国境内的售价。

按照微软公布的价格显示,Office个人版在美国售价为149美元,相当于1000元人民币。但曹参在美国网上搜索发现,美国市场真实售价要低得多。“有四家渠道商开价才60美元,最贵的也仅为100美元。也就是说,美国买正版Office的价格不过400元人民币,比国内最新的699元还少1/3.”曹参认为,相比中美两国人们的收入水平,微软在中国高价销售软件的做法显然极不合理。

曹参认为,正是微软在中国的垄断地位,维持了其巨额利润。而中国《反垄断法》的长期缺失,也助长了微软的气焰。“这个事实必须得到改变。”

我们是专业的广州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公司,在各行业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网站开发应用上有着成熟、丰富的项目经验,网站建设咨询电话:020-38847510 ,欢迎来访或来电垂询,我们随时乐意为您服务!
上一篇谷歌大中华区总监宓群加盟光速创投  下一篇黑客侵入红十字会网站骗善款
【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标签:网站制作 反垄断法 海柳网络公司
【作者:远煌整理】【来源:远煌科技】 录入:【广州网站设计】 编辑:广州网站建设公司
  •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