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虎似乎在“tag(标签)”这种人工化的搜索技术上看到了互联网的未来,
现在,这家互联网巨头也开始为自己的未来贴上相同的“标签”。
Go!Yahoo!
微软是时候需要重新审视雅虎了。
在1月6日的CES会场上,雅虎CEO塞梅尔(Terry Semel)宣布,将在今年第二季度开始,逐步推出一项全新的服务Yahoo! Go。
在这项服务中,雅虎分别针对PC、手持设备以及可上网电视机设计了专门的用户界面。通过这些界面用户不必经过浏览器即可连接雅虎网站,进行收发邮件、搜索又或者浏览新闻、即时通讯等等一切互联网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覆盖PC、手持设备以及可上网电视机三大类终端的Yahoo! Go,实际上已经将目前,甚至在可见的未来,所有能够连接互联网的人都归入雅虎的用户群——至少是潜在用户群了。
和盖茨为微软定下的远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设备上提供服务——一样,雅虎似乎现在也要开始占据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的任何互联网终端了。
对于微软而言,这个决定带来的更大冲击是,雅虎将抛开微软IE浏览器单独进驻到这些终端中,而IE浏览器,则替微软牢牢把守着PC或其他终端通往互联网的通道。
然而,这个计划,并不是雅虎野心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贴上“Flickr”的标签
Yahoo! Go,是另外一项更伟大战略的基础。在这个更伟大的战略中,雅虎不单要回归到当年杨致远和David Filo在斯坦福大学设想的“完美状态”,更甚至,它将成为雅虎另一个崭新的起点——作为一个新媒体巨人的起点。
一切都必须从雅虎去年的一次收购讲起。
2005年3月,雅虎成功收购美国的Flickr网站。这个叫Flickr的图片共享网站,最著名的并不是他拥有的1500万注册用户,也不是那6000万幅由用户自行上传、并且超过80%向所有互联网用户免费公开的图片资源,而是它的“tag”(分类标签)——一种用于内容分类、搜索的技术。
就像我们会将书籍分类存放一样,大部分Flickr用户在上传的时候,也会按自己的喜好为图片分类、添加标签(tag)——或者说关键词——以便日后能更快找到自己想找的图片。当然,如果这部分图片是公开的,这些“tag”也将成为所有互联网用户在搜索图片时使用的关键词。比如,一幅野餐的图片在Flickr上可能会按照上传用户的喜好归入“春天”的文件夹,而“春天”也因此会成为这幅图片的搜索关键词。
在Flickr的做法中,本来应该由一连串复杂的算法和程序生成的搜索关键词却由每一个用户在每次图片上传中完成了。单个用户上传的“tag”,反应的只是个别的喜好,但当上传“tag”的用户越多,由这种“tag”构成的搜索列表就会越趋人性化、精确和完善——这种自我完善的过程是Google这类“机械”化搜索不能实现的。而更重要的是,除了图片搜索,这种“tag”技术还能运用在对文字、文件等的搜索上。
更有趣的是,今天Flickr的做法,恰恰就是多年前斯坦福大学学生杨致远和David Filo在他们那间学生宿舍里想做但没有成功的——依靠人工对网站进行分类,进而提供目录及搜索。杨致远和Filo的“人工分类”,不久就因为互联网内容的急速膨胀而遭到失败,而就在这个时候,Google的机器算法——一种依靠程序运算,自动得出相关搜索结果的搜索方法—开始占据上风。关于这段历史,今天已经广为人知。
在雅虎看来,收购Flickr将为它打开一扇通往最初设想中“完美状态”的大门。多年来,为了生存,雅虎渐渐从全球第一个搜索引擎发展成全球第一大门户网站,它的内容无所不包,它身上的“勤奋”形象更甚于其“创新”色彩。但这样的发展道路显然与杨致远和Filo最初设想的相差甚远。
现在,Flickr正向全世界证明,雅虎酋长的想ú坏タ尚校倚Ч共淮怼皇鞘凳┑姆绞接行└谋洌炎ㄈ硕酝撤掷嗟墓ぷ鞣纸獬晌奘没ё约旱姆掷唷⑸洗形?/p>
杨致远毫不掩饰对Flickr的热爱。“这看起来就是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在成功收购Flickr的那天,酋长这样说到。
被“标签”的未来
Flickr被成功收购之后,这个网站的两个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和Caterina Fake随即成为雅虎旅游、购物、本地搜索以及博客Yahoo!360、汽车等雅虎美国网站几个重要频道的技术改进小组的成员。这些小组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一系列用户参与度极高的领域,引入“tag”技术,并进一步提高这些用户的黏性。
包括原来雅虎自己开设的实验性质的My Web——在这个网站中,雅虎鼓励用户将自己喜欢的网页以“tag”的方式收藏其中,并公开让其他互联网用户搜索和分享——以及在2005年12月成功收购的与My Web性质相似的另一个著名“tag”网站“美味书签”(Del.icio.us)在内,雅虎已经悄悄在内部推动一场名叫“Flickr”化的革命,而贯穿这场革命的,就是那一种叫做“tag”的搜索方式。
如果从雅虎另一个更伟大的目标——成为互联网这个新媒体的巨人——来看,“tag”的意义似乎远远超出了“一种用于分类或搜索的技术”本身。
首先,由用户主动增加的“tag”,能够让往媒体巨人方向发展的雅虎第一时间掌握最准确的用户需求。更重要的是,“tag”能把用户按照不同爱好黏结起来,然后通过分享相互的收藏,把更多的相关内容带进雅虎。而内容,对于要成为新媒体巨人的雅虎来说,将是生死攸关的一环。
比如,一个喜欢看侦探剧集的用户将CBS电视台那套著名的《灭罪鉴证科》(CSI)的链接放在雅虎的网站上收藏起来,并为他的收藏建立了一个名叫“侦探电视”的“tag”。这个“tag”吸引了其他同样爱好侦探剧集的用户点击,他们进行交流,后者为前者介绍了更多诸如《悬案铁证》(The Cold Case)、《纽约重案组》等其他新的作品,并上传了相关链接……就这样,新的内容开始以“tag”的方式添加到雅虎的网站。最可怕的是,这种交流每一秒钟都在进行着,媒体巨人雅虎的内容也随着这种交流每一秒钟都在增加。
要完成这个伟大而奇妙的过程,雅虎需要有足够多的用户在使用它的“tag”,而Yahoo! Go显然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基础。当然,我们还可以认为,Yahoo! Go也是雅虎这个未来的新媒体巨人向终端发起的最有力的一次冲击——尽管目前还不知道这次冲击将会产生怎样一种效果。
对于微软而言,雅虎似乎正从合作伙伴变成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又或者从来合作都只是一种假象?)如果说Google给微软带来太多太大压力,那么内容无所不包的雅虎理论上更应该被微软列入有力竞争对手的名单中。
当然,前提是,这个雅虎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而当下一个“Flickr”化的雅虎的形成,及其通过Yahoo! Go开始进驻每一个互联网终端的举动,都似乎显示,微软又一个足够强大的竞争对手正在诞生。如果比尔·盖茨选择静观其变,但至少有一点他现在必须做,那就是重新审视雅虎。
或许,以Google为代表的传统搜索方式并不会被取代,而雅虎也不会放弃它的传统互联网业务,但“tag”的兴起,再次向我们透露这样一种强烈的信息:互联网用户已经从信息接收者变成内容制造者之一,而互联网也正加速向一个没有国界、完全平等的方向发展。
但这本来就是互联网的本质,不是吗?
我们是专业的广州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公司,在各行业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及网站开发应用上有着成熟、丰富的项目经验,网站建设咨询电话:020-38847510 ,欢迎来访或来电垂询,我们随时乐意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