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晓鸽:寻寻觅觅的“麻衣相士”

做风险投资的人都知道,如果达不到30%以上的年均回报率,自己的基金就很难筹到资了。从1993年到现在,IDG在中国共投资120家企,投资额约2亿美金,年均回报率高达50%,而创下这项骄人业绩的,就是被誉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太区总裁熊晓鸽。

从记者到风投家

熊晓鸽当初去美国本来是学新闻的。1986年,他进入波土顿大学攻读大众传播学硕士学位,才8个月就拿到学位,这时候,很多外籍留学生连语言关还没有通过。第二年,他进入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亚洲经济与商业管理博士学位,一边读书,一边做兼职记者。

毕业后,他在美国的卡纳斯出版集团做了记者,采访了很多在硅谷创业的华人企业家,还获得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美华协会“最佳新闻报道奖”和“留美最杰出青年”称号。“这些企业家愿意和我谈,因为他们需要找钱,而我所在的杂志是英文主流刊物,很多风险投资家看我们的杂志”,熊晓鸽回忆和风险投资的渊源,“我才知道风险投资还那么厉害。”就在那个时期,他结识了硅谷一些很大的风险投资机构,逐渐了解了这个英文简称叫“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的行业。

1991年,熊晓鸽第一次回国,在深圳碰到很多大学同学,他们满怀激情地想创业,但最缺的就是资金,“感觉很像硅谷,不过他们对风险投资几乎一无所知”,熊晓鸽当时还不知道,他自己的VC之路已经不远了。

不久,熊晓鸽投奔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旗下,他对亚太市场出版业的见解和开发计划受到董事长麦戈文的青睐。 巧的是,麦戈文曾在1989年底试着在中国投资了一个项目,叫“太平洋比特”,投了之后一点钱没赚,便让熊晓鸽去看看。“当时我并不知道麦先生也做风险投资,麦先生也不知道我对风投有所了解。”熊晓鸽发现项目在技术方面没问题,但是市场不对路,所以产品卖不掉。“得在国外找买主”,熊晓鸽拿定了主意,在美国参加了一场体育器材展销会,得到美国公司600台的订单,第一年便扭亏为盈,赚了近200万元人民币。

这一项目的成功让麦戈文眼前一亮,熊晓鸽也就歪打正着地开始了他的风险投资生涯,肩负起带领IDG开辟中国风险投资市场的重任。

一位风险投资家这样描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做投资的感觉:就像在过一条黝黑的隧道,前面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只能凭着感觉往前摸索。

“当时大家一致认为在中国做为时太早,我觉得可以小规模地做,毕竟中国会一天天更好,现在没有退出机制,但以后一定会有,人还是要赌明天会更好,而且中国还是朝着市场化方向走。”

庆幸的是,麦戈文和熊晓鸽的意见一致。怀着这样的信心,1993年,熊晓鸽代表IDG集团投资2000万美元与上海科委合作,成立了中国首家合资技术风险公司,他也因此被《纽约时报》评为“中国引入高科技产业风险基金”的第一人。不久,IDG先后在广州北京、天津和深圳等地设立了相似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

我们是专业的广州网站设计网站建设公司,在各行业网站建设网站制作网页设计网站开发应用上有着成熟、丰富的项目经验,网站建设咨询电话:020-38847510 ,欢迎来访或来电垂询,我们随时乐意为您服务!
上一篇熊晓鸽:网游公司之间不必戒心太大  下一篇唐骏对中国的民营企业的影响
【 字体: 收藏】  打印关闭】标签:网站制作 麻衣相士 海柳网络公司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转载】 录入:【广州网站设计】 编辑:广州网站建设公司
  • 相关链接